聯準會如何推動經濟繁榮衰退週期?


 

聯準會的宗旨是「為國家提供更安全、更靈活、更穩定的貨幣和金融體系」。

這不是央行該做的事情。

事實上,聯準會不斷幹預貨幣體系,調整利率,憑空創造貨幣來支持政府借貸和支出,從而破壞了貨幣體系的穩定。這導致了更廣泛的經濟不穩定,表現為經濟繁榮與蕭條。

大多數人談論經濟時,往往關注政府政策,例如稅收和監管。例如,共和黨人將通膨歸咎於拜登總統。同時,民主黨人將 2008 年金融危機歸咎於「放鬆管制」。雖然政府政策肯定會影響經濟軌跡,但這種黨派分析忽略了舞台上最大的參與者——聯準會。


如果不了解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如何推動繁榮與蕭條的周期,就無法掌握經濟全局的規律。

其他政府政策的影響發生在聯準會的貨幣框架內。印鈔和利率操縱助長了繁榮,而不可避免的試圖回歸「常態」所採取的政策則導致蕭條。

簡單來說,輕鬆賺錢會吹大泡沫。泡沫破裂會引發危機。

沖洗。清洗。重複。

繁榮
當經濟放緩或陷入衰退時,聯準會等央行會降低利率並推出量化寬鬆(QE)計畫來「刺激」經濟。

低利率鼓勵借貸和消費。突然湧現的大量廉價資金讓消費者能夠輕鬆借錢並消費更多,從而刺激經濟。央行也激勵企業和政府實體借貸和消費。再加上量化寬鬆政策,央行可以透過這些人為的低利率向經濟注入數十億美元的新資金。

量化寬鬆政策加劇了這種影響。

量化寬鬆是個花俏的說法,指的是印製大量貨幣。當然,聯準會並沒有在艾克爾斯大廈地下室裡印製美元鈔票的印刷機,但它產生了相同的實際效果。聯準會以數位方式憑空創造貨幣,並用新美元購買證券和政府債券,將「現金」直接投入流通市場。量化寬鬆不僅增加了經濟體的貨幣數量,還有第二個功能。當聯準會購買美國國債時,它將政府債務貨幣化。實際上,聯準會創造了對國債的人為需求。這使得政府可以比平常藉入和支出更多資金。

聯準會還可以購買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金融工具,就像 2008 年量化寬鬆期間和疫情期間所做的那樣。這其實起到了銀行救助的作用。大銀行可以從資產負債表中移除這些毫無價值的資產,並將其轉移到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中。從理論上講,這會使銀行更有償付能力,並鼓勵它們放款更多資金,以緩解銀行財務狀況不穩定時出現的信貸緊縮。

這種貨幣政策導致曇花一現式的繁榮。所有這些新資金都必須流向某個地方。這可能會導致消費價格上漲(通貨膨脹的症狀),但總體而言,它會推升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等資產價格,從而產生虛假的財富效應。人們感覺更富有,因為他們看到資產價值迅速上漲。在大量債務驅動的支出和資產價格迅速上漲的情況下,經濟成長,有時速度快得驚人。

這個過程也造成了不平等。這些新貨幣的第一批接收者,通常是銀行家和有政治關係的個人和機構從新鑄造的美元中獲得最直接的利益。他們決定將錢花在何處,這導致所選行業或資產類別的需求人為增加。想想 2008 年之前的房地產市場,或是網路泡沫時期的科技公司。這加劇了資本結構的扭曲。第一批接收者還可以在通膨效應顯現和價格上漲之前花掉新貨幣。那些後來透過加薪等方式獲得資金的人,無法獲得與第一批使用者相同的好處。物價通膨吞噬其收益。

同時,貨幣創造帶來的經濟成長強勁、失業率下降、股市上漲,給人一種經濟健康的假象,但貨幣政策卻掩蓋了經濟根基的腐爛。

要維持經濟擴張,需要資本品-工廠、機器和自然資源。資本品是透過儲蓄和投資生產的。當央行在沒有健康的基礎資本結構的情況下刺激消費時,最終將無法維持。你可以印製所有你想要的美元,但你不能印製東西。在某個時候,信貸驅動的擴張將超過可用的資本存量。到那時,紙牌屋就會開始倒塌。

想像一下,你打算建造一堵巨大的磚牆。由於利率低且信貸充裕,你借到了完成這項工作所需的所有資金。但工程進行到三分之二時,出現了磚塊短缺的情況。你可能有足夠的錢,但沒有磚塊。你無法完成你的專案。

這情景簡化了聯準會推動的經濟擴張期間經濟的狀況。投資人手握大量現金,開始進行各種他們永遠無法完成的項目。最終,投資失誤顯露無疑。繁榮搖搖欲墜,然後崩盤。

蕭條
當然,聯準會也推動蕭條進程。

一旦經濟明顯復甦,聯準會通常會試圖收緊貨幣政策,以控制物價上漲。聯準會結束量化寬鬆計劃,開始推升利率。當經濟復甦似乎全面展開時,聯準會甚至可能轉向量化緊縮政策——縮減資產負債表。在經濟繁榮時期,政府、消費者和企業累積了大量債務。利率上升會增加償還債務的成本。利率上升還會阻礙新的借貸。輕鬆賺錢的機會枯竭了。這加速了下一次經濟衰退的到來,循環往復。

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可以回顧過去三次繁榮與蕭條的周期。

1987 年 10 月,股市崩盤。隔年,通膨率升至 5% 以上,促使時任聯準會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在 1989 年初將利率提高至 9% 以上。這導致 1990 年代初出現輕微衰退。葛林斯潘在 1992 年底將利率降至 3% 以下,然後在 1994 年開始緩慢調漲利率。但聯準會從未將利率提高到衰退前的水平。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1995年利率達到高峰 6% 。從那時起,葛林斯潘一直將利率維持在 5% 至 6% 的範圍內,直到 2001 年。

正如《紐約時報》所說,「葛林斯潘在1990 年代中期做出了一個成功的賭注,在失業率下降時頂住了升息的壓力。他認為,生產力的提高,包括電腦革命的成果,已經加快了可持續增長的速度。成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1996 年 12 月,網路泡沫如火如荼地展開。格林斯潘警告市場將出現“非理性繁榮”,儘管他當時人為地將利率定在了低點。

紐約時報再次報道:

「聯準會認為戳破泡沫不屬於其職責範圍,這導致批評者指責葛林斯潘的貨幣政策引發了一個繁榮與蕭條的時代,並最終引發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

然後,2001 年春天,網路泡沫破滅了。

作為回應,葛林斯潘大幅削減利率,最終在 2003 年 6 月將利率降至 1%。這為 2008 年金融危機埋下了伏筆。

聯準會於 2004 年夏天開始調高利率。到 2005 年 2 月,過度膨脹的房地產市場出現了問題,但聯準會繼續提高利率。當然,抵押貸款利率隨著聯邦基金利率上升。更多的房主開始違約。 2007 年末,房價跌至谷底,2008 年末,整個系統崩潰,引發了大衰退。

到 2008 年 12 月,聯準會主席伯南克將利率降至 0.25%(實際上為零),並啟動了三輪量化寬鬆政策中的第一輪。聯準會將利率維持在這段歷史低點長達七年之久。

珍妮特耶倫於 2015 年首次調高利率,隨後於 2016 年升息一次。直到 2017 年,央行才開始認真地正常化,在接下來的兩年裡升息七次。在 2018 年 12 月最後一次升息之後,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 2.5%。聯準會也於 2018 年開始透過剝離資產負債表中的資產來退出量化寬鬆政策。

這一系列事件引爆了新的泡沫。到 2017 年,經濟充斥著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債務。股市飆升至創紀錄水準。我們也看到高收益債券、住房(再次)和商業房地產等其他資產泡沫,以及許多其他你不太了解的資產,例如藝術品和漫畫書。

2018 年秋季,升息和量化緊縮的影響開始波及整個經濟。股市暴跌。這是周期即將從繁榮轉向蕭條的第一個跡象。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出手相救,暗示利率正常化已經結束,並宣布量化緊縮結束。當疫情拯救聯準會時,我們似乎正蹣跚地走向下一次蕭條。聯準會在 2019 年三次降息,試圖維持繁榮。

然後,命運發生了奇妙的轉折,新冠疫情拯救了聯準會。

2020 年政府關門事件為央行提供了加大寬鬆貨幣政策的藉口。央行迅速將利率降至零,並啟動了大規模量化寬鬆計劃,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向經濟注入了近 5 兆美元的新印鈔。

對金融體系前所未有的干預再次吹大了疫情前就已經破裂的泡沫。在最初的崩盤之後,隨著政府關閉經濟,股市飆升。刺激方案讓美國人繼續消費,儘管生產量暴跌。實際上,疫情政策創造了 2008 年後的繁榮 2.0。

但也有不好的一面。由於大量新資金如此迅速地湧入經濟,物價通膨開始抬頭,迫使央行上調利率,並比其預期更早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

聯準會仍未採取足夠措施抑制疫情期間釋放的物價通膨巨龍,但已將利率上調至足以引發下一次衰退的程度。

這只是時間問題。

當經濟崩潰時,聯準會幾乎肯定會採取一貫的做法——試圖透過進一步人為壓低利率和印鈔來製造新的繁榮。這意味著通貨膨脹加劇。

但到了某個時候,聯準會會走得太遠,無法挽回頹勢。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還不清楚,但不見得會是好事。
 

分享: 信息推送

本頁面資訊包含前瞻性陳述,涉及風險和不確定性。本頁所介紹的市場和工具僅供參考,不應以任何方式被視為購買或出售這些資產的建議。在做任何投資決定之前,你都應該做充分的調查。FXStreet不以任何方式保證該資訊沒有錯誤、錯誤或重大錯報。它也不保證這些資料是及時的。在公開市場投資涉及很大的風險,包括損失全部或部分投資,以及精神上的痛苦。所有與投資有關的風險、損失和成本,包括本金的全部損失,均由您負責。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FXStreet或其廣告商的官方政策或立場。作者不對本頁連結的資訊負責。

如果文章正文中沒有明確提到,在撰寫本文時,作者在本文中提到的任何股票中都沒有頭寸,也沒有與文中提到的任何公司有業務關係。除了FXStreet,作者沒有收到撰寫這篇文章的報酬。

FXStreet和作者不提供個性化的建議。作者對該資訊的準確性、完整性或適用性不作任何陳述。FXStreet和作者將不承擔任何錯誤,遺漏或任何損失,傷害或損害由此資訊及其顯示或使用引起的。錯誤和遺漏除外。本文作者和FXStreet並非註冊投資顧問,本文內容無意提供任何投資建議。

最新新聞


最新新聞

推薦內容

通過FXStreet的專家預覽來了解市場走向

通過FXStreet的專家預覽來了解市場走向

用我們的預測調查來達到妳的目標,這是壹種情緒工具,強調了主要市場專家對近期和中期價格的預期。這是壹張獨壹無二的匯率熱點圖,顯示了市場情緒和預期的走向。

外匯預期調查

用最快速的財經日歷來交易這些事件

用最快速的財經日歷來交易這些事件

通過查看我們的經濟日歷來了解外匯市場的動態——從當前的經濟事件到經濟指標——我們涵蓋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000多個事件。

財經日歷

使用FXStreet的交互式圖表來跟隨市場

使用FXStreet的交互式圖表來跟隨市場

明智地使用我們的互動圖表,它超過1500資產,銀行間利率,和廣泛的歷史數據。它是壹個必須使用的在線專業工具,為您提供壹個前沿的實時平臺,完全可自己設置且免費。

行情圖表

用技術融合指標發現關鍵交易水平

用技術融合指標發現關鍵交易水平

用它也能改進您的入場和出場點。它能檢測移動平均線、斐波納契或樞軸點等幾個技術指標的擁擠程度,並重點使用這些指標作為多種策略的基礎

技術融合指標

先來看看FXStreet的報價表格

先來看看FXStreet的報價表格

不要浪費時間去比較許多仲介機構的匯價。所有的資訊都在一個地方——就在這裡。利用我們對不同市場(包括外匯、大宗商品和股票交易所)超過1600項資產的即時銀行間報價表格。

更多的資訊

主要貨幣對

經濟指標

次要貨幣對